“进德修业,知行合一”,这八字校训不仅镌刻在我校的墙上,更融入孙浩九年从教的每一段时光。自入职以来,他从初登讲台的忐忑不安,逐步成长为副教授、机械工程教研室主任,始终以“教好书、育好人”为初心,在教学科研一线默默深耕。

一、铸魂育人:让思政有温度,做学生的引路人
作为中共党员与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第一党支部宣传委员,孙浩始终将“立德树人”置于首位。他深知工科课堂不止有公式与图纸,更需融入价值引领——讲解《工程制图》时,带学生拆解故宫榫卯模型,在木纹咬合间感受传统匠心;教授《机械制造基础》时,播放中国高铁轴承国产化纪录片,用科研人员的攻坚故事点燃学生家国情怀;讲授《机器人技术》时,组织“医疗机器人伦理”辩论,引导学生思考工程师的社会责任。
为让思政教育更鲜活,他通过“大国重器”系列视频,带学生“走进”三峡大坝、空间站;开展“工匠精神”微演讲,聆听学生讲述身边手艺人的故事。在教职工考核中,他获评“A(优)”档,这份认可让他更加坚信:好的教育,能让知识有温度、让成长有方向。

二、教学科研:以创新破难题,做扎实的教书人
“学生能听懂、用得上,才是好课”,这是孙浩坚守的教学准则。为让课堂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,他常向企业工程师取经,将机器人设计、智能运维等前沿内容融入《机械设计基础》;依托“学习通+虚拟仿真平台”搭建混合教学体系,实现课前预习、课上实验、课后答疑的无缝衔接,学生课堂参与度显著提升。
他还主动挑战教学比赛:备战校教学创新大赛时,与团队反复打磨教案、多次磨课,最终凭借《机械设计基础》斩获产教融合组奖项;曾合作开发微课《剖视图》,获省级高教组认可。科研领域,他聚焦行业痛点,主持省教育厅项目研究镍基合金切削难题,牵头校级教研项目探索制图课程融合模式;发表SCI论文优化钢材防腐技术,撰写普刊论文解决包装机械生产问题。获评“科研工作先进个人”的荣誉,这更让他确信: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、彼此成就。
三、竞赛指导:以实践搭阶梯,做创新的同行者
孙浩将学科竞赛、双创项目视作工科学习的“第二课堂”,并与教研课题相结合,让学生在实战中成长。指导“高教杯”全国成图大赛时,他耐心陪伴紧张的学生调整心态,最终收获“优秀指导教师”荣誉;省制图大赛中,曾有学生从“绘图小白”成长为奖项获得者,也有学生从“不自信”变得敢于直言——“我能行。”在他眼中,学生的蜕变比任何荣誉都珍贵。
指导省科技厅双创项目“3D打印全向移动机器人”时,他不直接给出答案,而是带领学生查文献、做实验。看着学生从手足无措到自主攻关,他明白:自己不仅传授了技术,更传递了迎难而上的勇气。

四、团队建设:以担当聚合力,做发展的推动者
担任教研室主任后,孙浩将“服务”二字放在首位。编写新版培养方案时,他带领团队走访多家企业与高校,反复修订文稿,每一处课程设置都广泛征求意见。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,教研室先后获评“科研先进集体”与“优秀教学团队”;就业工作中,他积极访企拓岗,助力专业就业率提升;招生期间耐心为考生答疑,最终使新生及专升本录取数创下近年新高。
九年教育路,有熬夜备课的疲惫,有见证学生获奖的喜悦,更有对教育事业的笃定坚守。未来,孙浩将继续以“进德修业,知行合一”为指引,在教育沃土上深耕不辍,为培养高素质机械人才倾尽心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