党委宣传部是一个“微型”团队。团队虽小,却蕴藏巨大能量,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,宣传部高效整合资源,创新工作方法,在新闻宣传、思想引领、意识形态、统战工作、以及工会服务等多领域协同发力,为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、服务学校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,生动诠释了“小团队、大作为”的深刻内涵。

一、聚焦主责主业,唱响新闻宣传“最强音”
构建全媒体矩阵,打造优质平台。精心运营学校官网、微信公众号、微博、抖音等10个平台,总粉丝量超25万,浏览量逾9200万。特别是微信公众号,定位准、内容优、更新快、互动强,已成为校内外了解学校的重要窗口。
坚持内容至上,锻造精品力作。深入教学科研、管理服务一线,挖掘师生典型、报道重大成果、展示发展成就。策划推出系列有深度、有温度、有影响力的专题报道,40次登上学习强国、中国大学生在线、央广网、中青网等主流媒体平台,有效提升了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极致追求时效,彰显敬业担当。坚持“零失误”的执着追求,“凌晨12点前不入睡”成为团队心照不宣的坚守;对任意一个文字、一张图片、一个标点的修改,都意味着将整篇文章再重新审核。十年来坚持“日更”,这份对时效和质量的极致苛求,是对宣传岗位职责最深沉的诠释。
成绩斐然,影响广泛。2024年,我校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得河北省高校官微影响力榜第三名的佳绩,最高单篇推送阅览量近6万。
二、强化思想引领,筑牢师生信仰“压舱石”·
精心组织策划。统筹协调全校师生的政治理论学习,制定年度学习计划,精选学习内容,确保理论学习方向正确、内容充实。
创新学习形式。通过线上答题、微党课征集、红色剧本杀、邀请校外宣传团进校宣讲等多种新模式,增强理论学习的吸引力和覆盖面,凝聚起学校发展的思想动能。
推动学用结合。注重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实际能力,引导广大师生将学习热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,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。
三、守牢意识形态阵地,构筑校园安全“防火墙”
强化阵地管理。执行“三审三校”制度,2025年完成官网近2万篇新闻稿的审校工作。严格审批讲座、论坛,加强巡查宣传栏、电子屏,确保导向正确。
彰显工作成效。在2024年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意识形态专项督查中,凭借扎实的工作举措和显著的工作成效,荣获全省民办高校“优秀”等次,位列第一名。
四、凝聚各方力量,绘就统战工会“同心圆”
统战工作聚力。努力当好桥梁纽带,紧密联系党外朋友,积极搭建交流平台,支持引导党外人士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建言献策、贡献力量。做好师生的民族等摸排工作,建立动态台账,做到底数清、情况明。
工会工作暖心。积极组织开展田径运动会、智力运动会、各类球赛、健康体检、困难帮扶、单身联谊等形式多样、覆盖广泛的教职工活动,让大家感受到温暖和归属感。
五、精诚团结奉献,锻造攻坚克难“硬核力”
“服务无边界”显格局。“哪里有宣传,哪里就有他们!”从“七一”表彰的庄重热烈,到教师节典礼的温情满满,从最初的方案策划一直到最后的新闻宣传,每一项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,都浸透着团队不舍昼夜的心血。
“育人于行”践初心。在学校这个育人大课堂里,他们还带着一支学生宣传骨干队伍,手把手教技能,心贴心引方向,既教做事,更教做人。
“团结如磐石”筑根基。面对如山的工作,大家主动补位、互相支撑。深夜的一杯热茶,攻坚时的一句“我来!”,困难时的一句“别急,一起想办法!”,是团队最温暖的日常。
六、荣誉见证奋斗,实干赢得认可
集体的智慧、辛勤的汗水、育人的情怀和对初心的坚守,共同浇灌出丰硕果实。2024年,宣传部荣获学校“校级优秀单位”称号。杨婷婷、张雨晴在年度考核中获评“优秀”,张雨晴、李文博荣获“优秀党务工作者”称号,张雨晴获评2024年度“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优秀教育工作者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