轨道交通学院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教研室由14名教师组成,年龄结构呈“老、中、青”相结合的梯队分布,其中教授1人、副教授4人、高级工程师2人,讲师4人、助教3人,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11人,一年内累计完成各类教育教学任务5512学时,工作量饱满。教研室以“学生中心、产出导向”为核心理念,构建“理论-实践-创新”三维教学模式。建立常态化教研机制,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与技术培训,实现思想政治建设与业务能力提升同步推进。

始终以“传授坚实的技术理论与前沿技能,塑造崇高的职业品格与工匠精神”为教书育人的根本任务,培养既掌握工程技术,又具备高度责任感和团队精神的技术人才。加强课程思政,始终将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。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的事故案例教学、安全规范讲解、安全文化熏陶,将“安全”内化为一种本能。将“故障-安全”原则内化为职业道德和敬畏之心,培育“安全第一”的生命线意识;通过严格的实验要求、规范的操作流程训练,培养学生严谨、细致的工作习惯和务实作风;采用真实+模拟演练等形式,让学生在协作中学会沟通、理解和包容,明确自身在整个系统中的定位与作用。
充分理解轨道交通信号专业需要与车、机、工、电、辆等多个部门紧密配合,强化“团队协作”的全局观念。通过老带新的方式提高年轻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,并取得良好成效。1人参加校课程思政教学竞赛并获得三等奖,1人主持完成了题为《铁路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路径探索》的课程思政课题。2人获得2025年毕业生“我最敬爱的老师”的崇高荣誉。
一年来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,荣获第十六届蓝桥杯国赛三等奖1项、省赛一等奖1项、二三等奖10项,张胜、牛晋财等5人获评“优秀指导教师”。
积极参加各项科研工作,参与各级课题项目申报,主持沧州市科技局《基于深度学习的轨道电路智能故障诊断》、《沧州高效对接雄安新区轨道交通方面研究》等科研项目5项,获得市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;出版教材1部,发表论文2篇,申请国家级软件著作权4项;主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共18项,其中省级项目8项。
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教研室将继续把“安全、严谨、协作、创新”的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;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,深化产教融合、科教融汇,奋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、业务精湛、育人有方的高水平教师队伍,为交通强国、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